观热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话说新农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广袤乡村产业更兴旺,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富裕
珠峰脚下的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年产1.2亿斤瓜果蔬菜,成了雪域高原最大的“菜篮子”,全县3200多农户从事大棚蔬菜生产,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白朗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山东省寿光市技术支持。为了适应白朗县海拔高、风力大、光照强等条件,寿光技术人员对大棚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改进,定制了防紫外线的棚膜,创新使用了固定棚膜的卡槽。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照搬。比如寿光的蔬菜大棚技术,是当地农民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出来的,在白朗县应用推广,就要结合当地特点进行针对性改进,大棚才能够“扎根”高原。大棚建设方案如此,作物的种植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也是如此,只有结合当地的水土、气候等特征,因势利导,才能为我所用。
做好“土特产”文章,“种什么”同样需要因地制宜来谋划。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是“土特产”的自然之根。很多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往往渗透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土特产”的文化之根。要基于一方水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开发好乡土资源。依托林下资源和气候条件,地处长白山林区的吉林省汪清县盛产高品质黑木耳,这几年陆续开发了速发木耳等品种,大力发展电商,小木耳成了大产业。
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既立足本地,找到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和当地风情的产业;又跳出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通过品种、品质、品牌优化,谋求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这方面各地有不少成功的实践。赣州脐橙、延安苹果、金乡大蒜、大同黄花等,都扎根乡土,凸显特色,成为知名度和辨识度高的乡村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地方发展。
“土特产”背后连着千家万户农民的生计,要科学谋划、科学决策。当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深入扎实考察,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汇集众智通盘考量,确保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效益发挥到最好。山东省平度市等地成立专家组,对发展乡村产业项目进行评估把关,类似做法值得借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广袤乡村产业更兴旺,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富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9日 18 版)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8月29日,A股上市公司联赢激光(代码:688518 SH)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 87亿元,同比
22-09-16
-
日前,邢台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扎实稳定全市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邢台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其中的《关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22-08-17
-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中康时代康复医院、北京四惠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存在工作人员未严格落实定期进
21-08-30
-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刚开始说待三年,但三年之后又三年……”14年前受上级“委派”,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
21-08-30
-
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张践)阿依古丽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2009年来到上海创业。十余年来,阿依古丽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
21-08-30
-
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记者翟濯)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8日举办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洪涝灾害共造
21-08-30
-
中新网防城港8月28日电(陈思华 罗婕 李尚珍)8月28日上午,广西防城港火车站增加4条到发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系广西“十四五”规划
21-08-30
-
河南第一产粮大市近800万亩未受灾秋粮长势喜人 有望以丰补歉 中新网郑州8月28日电 (记者 李贵刚)记者28日从“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
21-08-30
-
今天(8月28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居民小区继续落实查
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