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首页 > 快讯 > 正文 >

【原】元好问、杜仁杰与泰山 泰山文学世相(十)

来源:个人图书馆-刘传录说水浒 时间: 2023-06-08 17:51:03


(资料图片)

金元时期,诗人元好问、杜仁杰的诗文创作,对泰山文化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金天兴三年(1234),元好问与好友在泰山会面,在泰城会真宫内斗茶饮酒,诗文唱和,相得甚欢。元太宗八年(1236)三月,元好问再登泰山,此次游览过程记录在《东游略记》中,其中主要是泰山及泰城见闻。在岱顶,诗人考察了“泰山鸡鸣”的情况:“太史公谓"泰山鸡一鸣,日出三丈’。而予登日观,平明见日出,疑是太史公夸辞。问之州人,云尝有抱鸡宿山上者,鸡鸣而日始出。盖岱宗高出天半,昏晓与平地异,故山上平明,而四十里之下才昧爽间耳”。元好问认为泰山王母池一带最具山水真韵:“岱岳观有汉柏,柯叶甚茂。东有岩岩亭,山水自溪涧而下,就两崖为壁。如香山石楼,上以亭压之。北望天门,屹然如立屏,而浊流出几席之下,真泰山绝胜处也。”元好问还实地考察了北宋泰山书院遗址和蒿里山宋代禅礼坛。

通过泰山之游及与当地人士交往,元好问还搜集到一些有关泰山的奇闻轶事,收入他的笔记小说集《续夷坚志》中。泰山之行,给元好问印象极深,此后长期萦绕于胸襟,凡用典、掌故、传说,泰山作为一种具象,在他的诗中所涉广泛,运用自如。值得一提的是元好问所作《清平乐 · 泰山上作》,是现存较早的泰山词作:“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慷慨激越之情溢于纸上。

早在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就与杜仁杰交谊颇深。杜仁杰,济南长清人,散曲家。擅长写诗,尤喜散曲,才宏学博,德行文章冠冕南北。他在故乡的名山胜水间,留下不少碑文、游记和诗篇。杜仁杰多次登临泰山和徂徕山,撰《泰山天门铭》《东平张宣尉登泰山记》和《贫乐岩铭》等,足以见他对泰山的深情。除了诗文具有鲜明特色,杜仁杰还凭借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东平府学的教授生涯,培养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东平籍杂剧作家,对元杂剧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金元之际,泰山文学创作的繁荣,得益于元好问的声望、杜仁杰的经营。他们对泰山文化的贡献与影响传之既远,弥足珍贵。

关键词:

为您推荐

-